“忙了一天,腰都疼了......"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日常。无论学生、上班族,还是老年人,腰不好的比比皆是。
腰疼的苦,谁疼谁知道。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腰椎间盘突出,这个困扰现代人的一大“顽疾”,轻则让人腰疼不已,严重时甚至能导致瘫痪。
腰间盘突出是什么?
腰间盘突出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,在外力因素作用下,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,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(或脱出)至后方或椎管内,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,从而产生腰部疼痛,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、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。
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哪几种?
1、腰椎间盘膨出:即纤维环没有完全破裂, 髓核从破损处凸出压迫神经根。
2、腰椎间盘突出:纤维环破裂, 髓核从破裂处挤出 ,压迫神经根。
3、腰椎间盘脱出:纤维环破裂, 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后,突破后纵韧带,游离到椎管,压迫神经根脊髓。
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 4~5、腰 5~骶 1 发病率最高。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基本因素。
成年人的腰 多半都突出了
1、反复不良运动
研究认为:20岁后,椎间盘开始退变,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逐渐减退,经过挤压、扭转、屈曲等,很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力最大的部分产生裂隙。
在此基础上,反复的不良运动导致腰椎间盘受到反复伤害和磨损。
2、职业因素
久坐,经常弯腰起立或负重的职业,比如司机、搬运工、举重运动员等,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腰椎间盘的保护,比如久坐之后出去散散步,搬东西时,先下蹲,用腿部力量起身。
3、姿势不正确
在弯腰或身体前倾时,腰部会受到比直立时更大的压力。坐姿不正确、弯腰做家务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腰椎间盘的受力,使腰椎间盘后方持续受挤,导致腰椎间盘突出,出现疼痛症状。
自测:你的腰“突出”了吗?
平躺,全身放松,双腿并拢、伸直。找人帮忙抬起其中一条腿,注意膝关节不能打弯,看看能抬多高。如果到60°~70°,也觉得没有不适,一般不是腰突
抬高在60°以内,坐骨神经(大腿后部、小腿后外侧和足部)就痛的不行,基本可判断为腰突。
如果有腰突表示或怀疑为腰突,应及时去医院,通过相关检查,明确突出的部位和类型,尽早治疗。
腰椎间盘突出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因人而异。大部分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控制病情及康复的目的。如果长期保守治疗后无效,或者急性、反复发作的患者,需及时手术,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。
五件事预防“腰突”
办公室一族的日常坐姿多是耸肩、含胸、身体前倾,大大加重了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负担。常年弓腰驼背,腰椎曲度改变,椎体后方间隙增加,椎间盘压力剧增,一不小心就可能被“挤”出来。
正确的坐姿是腿部和腰部成直角,膝盖弯曲度也成直角,左右大腿大致平行,双脚平放在地面上,挺起腰板,头部自然放松。
同时应注意椅子不能过高,身体稍稍后仰,轻轻靠于椅背,使上身与腿部夹角保持在90—135度左右。另外,还要避免高枕和窝着看电视、看书、玩手机等。
很多人忙起来就忘了休息,坐着坐着身体就不自觉弯了下去,久而久之,对身体伤害很大。持续坐30—40分钟后,应该站起来舒展一下,让身体自然放松,即便起来接杯水,去趟厕所都可以。
床垫过硬过软,都会影响脊柱的正常弯曲度,使肌肉纤维会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,一旦剧烈运动,就会发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。床垫的软硬度,以躺在上面腰部没有明显下陷最为适宜。
弯腰捡东西、俯身搬重物都很容易“闪腰”,让腰部出现酸痛等症状。在弯腰或身体前倾时,腰部会受到比直立时更大的压力。
弯腰搬东西时,要蹲下搬起地上的物品,起身时,要将所搬物品靠近身体并尽量放低,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。
平时,我们应注意加强腰背肌锻炼,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。可以做一些锻炼腰肌的保健操,让腰肌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。
如猫拱背,保持跪姿,膝盖位于髋关节正下方,靠腹部力量收缩来吸气和吐气,背部顺势上扬,头和屁股向内收,像猫一样弓背,同时憋气保持1—2秒。
如果只是属于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,太极、散步等非剧烈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肌肉痉挛,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