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

脏器中的“油腻大叔”——脂肪肝,别不当回事儿!
2022-08-15 14:56:16


近年来,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脂肪肝患者已超过2亿。中青年脂肪肝的发病率增长较快,患肥胖、脂肪肝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。



2018年数据显示,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病率10年间从15%升到31%以上,脂肪肝已超过肝炎,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。


2019年《柳叶刀》杂志统计,全球脂肪肝发病率为22%,我国比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。





什么是脂肪肝?

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,如甘油三酯、磷脂、糖脂和胆固醇等,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%~5%。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,超过肝重量的5%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%以上有脂肪变性时,就可称为脂肪肝。


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,如甘油三酯、磷脂、糖脂和胆固醇等,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%~5%。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,超过肝重量的5%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%以上有脂肪变性时,就可称为脂肪肝。

多数脂肪肝患者属于腹型肥胖,脂肪肝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阶段:

 阶段一
早期无明显症状,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出现血脂(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增高;

 阶段二
肝细胞受损后出现转氨酶升高,伴有食欲下降、乏力、肤黄尿黄等症状;

 阶段三
肝脏受损严重时,可能出现肝掌,即手掌根部有片状充血或红斑,颈部、前胸、后背也可能有放射性蜘蛛痣。


脂肪肝的4大类别


1、肥胖性脂肪肝

平时喜欢毫无节制地吃喝,久坐不动的习惯,久而久之发展成肥胖性脂肪肝。




2、营养不良性脂肪肝

和肥胖患者的放任自流相反,还有部分人孜孜不倦地奔跑在减肥的道路上,由于过度节食减肥,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者消化障碍,身体里面有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,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,导致肝内甘油三酯无法转运堆积在肝内,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。




3、糖尿病脂肪肝

据统计,糖尿病患者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人合并脂肪肝,这类疾病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。




4、药物性脂肪肝

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,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脂肪肝,例如常见的激素类药物、抗心律失常药,或者是化学毒物铅、银、汞等。





脂肪肝的危害


1、 直接损伤肝脏

脂肪性肝病如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,大量脂肪堆积在肝脏,就会影响肝脏血氧供应及自身代谢,日久造成肝细胞反复弥漫性变性坏死,继而纤维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,肝脏正常小叶结构遭到破坏,导致肝脏缩小变硬,最终引发肝硬化等多种恶性肝病。


得了肝硬化后,患者面色晦暗、腹部胀满、食欲不振、日益消瘦、疲乏无力、小便深黄,频繁发生鼻和牙龈出血,并出现“肝掌”和蜘蛛痣。

临床统计数字显示,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、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。同时,由于脂肪肝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,感染甲、乙型肝炎的机会也明显高于正常人。



2、影响消化功能

食物的消化离不开胆汁,而胆汁中的胆汁酸盐,就是由肝脏利用胆固醇为主要原料来转化合成的。患了脂肪肝后,脂类代谢障碍,影响到胆汁制造和分泌,进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,引起食欲减退、厌食、吃东西后常感到腹胀恶心等症状。


长期消化不良,营养不足,可使人萎靡不振,头昏眼花,失眠多梦,皮肤干枯,面色灰暗,使生活质量下降。



3、伤害心脑血管

研究表明,脂肪肝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。


这是因为脂肪肝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,血液黏稠度增大,胆固醇易沉积在血管壁上,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,血管腔变得狭窄,弹性减退,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。冠状动脉硬化就会影响对心肌的血供,缺血缺氧,引发心绞痛,严重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。

脑动脉硬化,供血不足,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,则出现头昏头晕、失眠健忘、思维迟钝等症状,若是脑血管被阻塞或破裂出血,则引起中风而危及健康与生命。



4、祸及生殖健康

患有脂肪肝,尤其是脂肪性肝炎患者,由于肝细胞坏死、炎症细胞浸润造成肝功能损害严重时,可使体内激素的灭活机制出现障碍,激素代谢失调。


男子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,出现明显的女性性征,乳房异常发育、乳腺增生、乳头黑色素沉着、睾丸萎缩变软、性欲减退、阳痿早泄等。女性则因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升高,易引起多毛、月经不调、不孕等症状。



5、导致视力模糊

眼睛的血管通路主要由颈内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,睡眠时流向大脑的血流量比觉醒时多7倍(一定不要熬夜),既可满足脑细胞对血氧的需求,又能促进脑内代谢产物的排泄。既保住了健康,又可使人的眼睛神采奕奕。


患有脂肪肝后就不一样了。肝病患者多有肝气抑郁或肾阴亏耗,气血两亏易导致失眠、睡眠质量差,从而致使流向肝脏和大脑的血液减少,影响视色素生成,于是出现眼睛干涩不适,视力减退,看书写字时间长了容易发生视觉疲劳,眼前一过性黑蒙,看不见周围的物体等症状。

除此之外,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,会进展为肝硬化,出现腹水、上消化道出血、癌变等,给患者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。

因此,对于患有脂肪肝的人,认清脂肪肝的危害是十分重要的!需要注意饮食,改善生活习惯,有必要时,请遵从医嘱进行药物治疗。




脂肪肝的4个误区

误区一:只有肥胖者才得脂肪肝

这是因为瘦人的脂肪肝是由于过度节食“饿”出来的。人处于饥饿状态时,身体无法获得必要的葡萄糖,就会将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脂肪、蛋白质动用起来,转化为葡萄糖,从而导致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高。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,加之机体又缺少脂代谢时必要的酶类和维生素,致使脂肪在肝脏滞留,造成脂肪肝。




误区二:脂肪肝不是病,不需治疗

很多人都认为脂肪肝是“富贵病”,无须看病。事实上,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,都比正常肝脏脆弱,更容易受到药物、工业毒物、酒精、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伤害,从而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,所以,需要治疗。




误区三:脂肪肝必须服用保肝药

目前,市场上“保肝”药物很多,许多患者经常辗转于各大医院或药房寻求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物,事实上至今国内外尚未发现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,千万不要以为单纯依靠花钱买药就可求得健康。
其实,在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,保肝药物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,主要用于伴有转氨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,短期内会有一些作用,但是如果想永远和脂肪肝说再见,病人就要高度重视和调整饮食、运动和不良行为。必须指出的是,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需要贯彻终身,否则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会复发。




误区四:脂肪肝多吃水果有益

新鲜水果富含水分、维生素、纤维素和矿物质,经常食用无疑有益于健康。然而,水果的保健作用并非越多越好,因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类,糖类特别是富含单糖和双糖的水果,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、血脂升高,甚至诱发肥胖,因此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这类水果。




如何预防脂肪肝


No.1
戒酒保肝


长期饮酒及酗酒,脂肪酸最易堆积于肝脏,造成酒精性脂肪肝。因为95%的酒精是在肝脏解毒代谢,过度的消耗会引起肝细胞坏死。

若每天喝酒80克以上,5年的时间就可以出现酒精性脂肪肝或肝炎,10年的时间就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;但有的人酒精代谢能力低,平均每天饮酒50克,就可导致相同的结果。所以,喜欢喝酒的人要注意了,每天喝酒不可超过1两(50克),绝对不可酗酒。


No.2
减轻体重


对肥胖相关性脂肪肝,重点是减肥。减肥还可以改善与肥胖相伴的糖尿病、高脂血症,并使脂肪肝消退。一般减轻10%的体重,就可以使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恢复正常。

但需注意的是,如果体重骤减(如在1个月内减少体重5千克),则会导致机体脂肪动员,进入肝脏,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,结果反而更易引起脂肪肝,或使原有脂肪肝进一步加重。

所以,减肥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特别是伴有糖尿病、心肾疾病及肝损害明显的病人更要注意。



No.3
体育锻炼


平时注意体育锻炼,多做运动,特别是中老年人,由于各项生理功能减退,各种脏器的功能也退化,代谢功能下降,若运动或体育锻炼减少,体内由脂肪转化的能量减少,过剩的脂肪就容易堆积于肝脏,形成脂肪肝。



No.4
治疗原发病

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,是非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率的3倍。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,血糖升高,糖、脂肪、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不正常,机体利用糖变化导致脂肪变化增加,蛋白质代谢负平衡,脂肪在肝中沉积。糖尿病得到治疗,脂肪肝自会好转;高脂血症若能得到有效控制,也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。




正在生成我的二维码,请稍后...